top of page
讀者來鴻

3.8婦女節|愛女與厭女

編者按:長期以來,平權在線一直致力於開展關於婦女權利的線上公開講座,與海內外眾多師友、夥伴一同探討性別平等的法律理論和本土實踐。透過這些討論,我們也致力於加強公眾對平等權利認識。我們深知,女性作為權利主體的意識的提升,是推動性別平等事業的重要基礎。與以下是一位中學生聽眾關於女權主義、女性權利的思考,令人感到欣慰,與您共享。

為什麼必須是婦女節?


婦女節來臨前,我從網上找到了一些有關婦女節的互動海報,打印出來並張貼到女生宿舍各樓層等電梯的位置。(只有女生宿舍,因為我純屬個人臨時起意,怕貼到教學樓就被老白男抓走談話了…)其中有一張提到3月8日就是國際婦女節,而不是「女神節」「女生節」「女王節」等等所謂好聽委婉的稱呼,因此許多人產生疑問:為什麼我們要拒絕使用這些稱呼呢?


互動海報其中的一張


「婦女」,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似乎與「衰老」「年長」「被時代抛棄的」相關,是偏貶義的,是很多人不願意被稱呼的。然而,「婦女」這個詞本身是14歲以上所有女性的統稱,其中「婦」指代已婚女子,「女」指代未婚女子;婦女節是為了慶祝婦女在各領域作出的重要貢獻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設立的節日,為了讚揚努力推進性別平等和勇敢爭取女性權益的婦女們宣傳「女神」或者「女王」,將女性神化,反而是對女性有了更多要求和限制 (eg. 只有女神/美女才能過3.8嗎?女人一定要成為美女嗎?),加深了性別刻板印象的同時,抹殺了婦女的勞動與付出。許多市面上有關婦女節的促銷活動更是在消費女性,用製造的女性偽需求去深化女性的年齡與身材焦慮,甚至pua女性去服從主流審美,將外貌作為評判女性的第一標準。


所以,拒絕使用其他稱呼代指女性就是在拒絕貶低女性,拒絕對女性的矮化和弱化,拒絕對女性勞動價值的忽視


淺談厭女和自我厭棄


為什麼女性總是在被歧視和貶低呢?


上野千鶴子曾在書中提到:在性別二元制(只有男性和女性)的性別秩序裡,厭女症深植於核心位置,其症狀通常在男人身上表現為「女性藐視」,在女人身上則表現為「自我厭惡」。


比起直接地排斥和仇恨女性的行為,我想為大家揭露的是生活中看似「尋常」的厭女行為。舉一些例子:把女性的正常生理現象——月經羞恥化,用黑色塑膠袋包裹衛生巾,是厭女;影視作品中,男性之間常見的關係可以是朋友、親人、伴侶、仇人等關係,而女性之間常見的關係是因為爭搶同一個男人而產生的敵對關係;把女性看作微小的群體,「弱不禁風」「需要依靠男人生活」「通過生孩子實現自我價值」,將女性物化,當作附屬品,也是厭女;認為「女性天生愛美」,要求女性穿著特定服裝/帶妝工作(eg.空姐的短裙黑絲高跟鞋),將女性當作表面化的個體,還是厭女;未經過女性同意,強行進行性行為,對女性符號(eg.迷你裙絲襪)產生反應,同樣是厭女。


於我而言,我一直是厭女思想的受害者,但同時也曾是厭女思想的加害者。女性的厭女常常表現為自我厭惡或者對其他女性的敵意。小時候,我搶著和同桌當對方的「爸爸」,而輸者也只能成為對方的「兒子」,母親和女兒的角色被我們扔到腦後,似乎只有扮演「父親」、「爺爺」等男性長者角色才更加有面子,這種權利上位者的感覺讓我上癮,樂此不疲地認了幾年「兒子」。發育期,胸部的變化讓我措手不及,面對男性同學的戲弄和嘲笑,我選擇保持沉默,含胸驼背,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穿大一號的校服掩蓋住我的身體,寬鬆的長褲是我最後的遮羞布。初中,我很鄙視某些女生「矯情」、「心機」、「柔弱」的做派,和我媽自豪地說我覺得我和其他女生不一樣,我的性格更像男生。我所追求並喜愛的坦誠、直爽、豪邁等品質成為了男性的專屬,討厭的特點也被歸於性別。高中第一年,朋友和我聊天時,夸奬某個女生好man,大叫著老公,我笑著附和。打開視頻軟件,推送第一條是偽素顏斬男妝,我點進去很認真地看完並加入了收藏夾裡,而被收藏的其他視頻分別是「發縫填補p圖教程」、「變美不可恥」、「去除腋毛的十個小技巧」……


這些種種行為,我現在回想起來總是有些汗流浹背,我自以為我很早就意識到性別不平等的存在,嘗試為女性發聲,鼓勵讚美身邊的所有女性,關注性少數群體,5.17的推文我已經轉了五六年,但我的厭女思想卻是如此地根深蒂固,我也從未意識到社會中有這麼多的厭女現象,太多事情似乎都變成了理所應當。我好像並不愛自己,也並不認同自己的女性身份。


A1(高三)這年,一道論文題目擺在我面前:你認為女性領導有多重要?我寫下:領導本來就可以是女性,職業無關性別,「女」這個形容詞只會加深性別刻板印象。健身從「用來減脂的」工具變成了自我賦權的武器;校貓是雌性,名字叫你爹,我路過大叫你娘過來;帶著各種大小的衛生巾和衛生棉條,在有人和我借時,拿出來供她隨意挑選;在社交平台上呼籲女性警惕父權意識,被禁言七天,理由是我挑起男女矛盾;粉了五年的愛豆不尊重女性,輕視女性的

身體,滾吧蠢男;三八婦女節來臨之際,我躲開宿管,悄悄地在每一層女寢貼上婦女節海報。


我做得很多,也做得很少。


厭女從來不是一種單一的社會現象,也不是對女性的天然的強烈仇恨心理,更像是父權制在「執法」層面的分支,用來監督和執行性別規範(女性作為第二性,排在男性後面)和期望的制度,讓男性實現對女性的控制和支配。厭女讓女性直接地感受到因為自己的性別而受到極其嚴重或者明顯的惡意對待。


最喜歡的一張已經被大家撕的差不多啦。



女性主義的第一課:愛女、愛自己


我是一個女性主義者嗎?我常常這樣問自己。


這一年來,我越來越愛女了,我愛自己,我愛身邊的女性朋友,我愛所有女人。這是一種更真切、更實際的愛,堅信「生理不能決定命運」的態度,我有多愛愛女就像這個世界有多愛男一樣。愛女和愛自己同理,女性不需要完美,女性有優點也有缺點,理解女性的想法和選擇,允許不優秀不夠高道德的存在,愛她的全部。她們很強大,她們可以做到她們想做的任何事,她們配得上她們喜歡的任何事,她們天生充滿創造力和愛。她們,是她,是妳,也是我。


所以,我的回答是:我是。


順帶提一句,東亞女真的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群體,敏感,隱忍,堅強,勇敢,含蓄,這種拉扯和矛盾感讓我深深著迷,被層層束縛著的悲憫力量。每個人都缺愛,每個人又都在給予她人愛,是不健康的,微妙的,又平衡的。


正在前行的女性


不可否認的是,在現代社會中,女性以及其他非二元性別長久以來一直被當作「第二性」,被客體化,被他者化,性別歧視頻頻發生。可你要是說這個社會就是這樣惡臭,稀爛,所有女性和非二元性別無法生存嗎?不,不是的,越來越多女性早已身體力行地為我們改變了太多,婦女節的存在正是最有力的證明之一


同時,我非常驕傲的是,我所生活的社群,大多數女性都或多或少有自我意識,我和我的朋友們可以理性地探討著各種各樣的性別問題,試圖身體力行地做些什麼,也可以發瘋似地在學校或者大街上亂喊fuck the patriarchy,對sexist連翻幾個白眼。今天,女人們大聲地互相祝賀著婦女節快樂,拒絕污名化「婦女」一詞,世界在越變越好(`⌄ ́)


在遙遠的大洋彼岸,1974年法國衛生部長西蒙娜·韋伊在幾乎全部由男性組成的眾議院提交了《自願終止妊娠法案》,遭受了保守派男性議員的攻擊。而在50年後,2024年3月4日,法國女權運動獲得歷史性的勝利,法國正式將女性墮胎權寫入憲法,法國從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女性墮胎權入憲法的國家,請大家為勇敢的法國婦女們歡呼!


直至今日,我的想法可能還是非常稚嫩的,我也有許多困惑和矛盾的事情,但是我還是想在這個專屬婦女的節日說些什麼,希望對大家能夠有一些微小的幫助或者啟發,畢竟今天所有的一切都來之不易,女人們請多認同自己,多為自己的女性身份感到驕傲,隨時保持警惕,多多思考吧!Women can do anything 三八婦女節快樂~



參考資料:

厭女——上野千鶴子

我,厭男——波利娜·阿爾芒熱

應得的權利——Kate Manne

標記:

156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