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馮媛

婦女NGO的百年倡導


分享人: 馮媛

內容有刪除節,據說講者本人審閱。


什麼是「倡導」? 倡導等於還是不等於宣傳?

倡導是遊說、公眾教育、教育或者媒體報導。 這裡的倡導在英文當中對應的詞就是advocacy,這是名詞、動詞是advocate。

倡導,就目標而言,是什麼?

倡導是自下而上的。 倡導的目標是要去讓有權有勢者,他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體制、機制、組織可以是單一的一個組織,也可以是一系列符合的組織,自下而上地讓他們聽見下面的聲音和對下面的聲音有積極的回應,改變政策、法律或者是由上而下的一些措施。

倡導,就手法而言,是什麼?

倡導的手法有很多。 首先可以通過宣傳,例如向有權有勢者、學者、一般人或者媒體宣傳。 可能會用遊說這種方法,具體地針對某一些目標群體去說服他們,讓他們採納我們的觀點。 還有公眾教育的方法,通過公眾教育、公眾動員之後來形成一些倒逼的效果。 通過教育,教育目前和未來的有權有勢者。 媒體報導也是倡導常常慣用的手法。

我們享有哪些權利?

我這兒的權利主要是指平等權利,這些權利是怎麼來的? 享有這些權利可能又分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在法律的條文上、規定上我們享有,但實際當中我們可能並不一定實實在在享有。 還有一些我們可能真的享有,但法律上可能也沒有那麼具體地去規定。 權利是不可分割的,也是不分高下的。 這些權利尤其是通過現在的這種國家組織形式,它其實是通過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確認的, 大家多少年多少代爭取來到的這個權利。

常常有的人會把權利分成不同領域的權利,例如公民和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文化的權利、婚姻家庭的權利等。 有人可能會分成身體健康權、生命權、人格權、隱私權、婚姻權、性權等。 也有人把它分成公權力、私權利,公就是指在社會領域,私就是指個人和家庭婚姻這方面領域,但是這些劃分有它的道理,幫助我們理解權力的豐富性。 這有不好的地方,就是這樣容易把權力割裂開來,好像覺得這些權利是彼此獨立的,其實這些權利是相互依存,相互交織,因為我們人是一個立體的、有機的人。 還有那種割裂開來,也容易把權力分成三六九等,有些權利好像覺得是優先權。

這些平等的權利它是怎麼來的呢?

天賦人權,是指我們有享受權利的這樣一個根本的理由,不需證明的,但是它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這些權利尤其是通過現在的這種國家組織形式,它其實是通過國家的法律和政策確認的,這些權利不是立法者和決策者他們多英明想到的,也不說他們多好心給我們婦女,給我們性少數帶來的。 其實很多或者可以說幾乎所有的這些權利,都是我們的先輩們多少年多少代爭取來到的這個權利。 不管分成政治、經濟、文化、家庭,還是分成公權、私權,還是分成身體權、健康權、隱私權、性權等,都是這樣的。

1898-2020中國民間婦女倡導軌跡


1898年的時候,當時的女學報、女學堂、女學會,這種組織、學校和媒體開始三位一體的一個婦女組織出來的時候,其實就對當時清政府發出了有關婦女參政和受教育權的這樣的一些呼籲。 甚至說像英國那些國家有參議院、眾議院,所謂眾議院就是貴族院,說中國至少是很多老百姓文盲,中國普遍沒有權利,是不是可以參照參議院這種設置,有一個貴婦院,當然大家聽起來,用現在來看,都是一小部分人才享有的這樣的一種權利。 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就是推翻帝制、推翻帝國、建立民國的時候,那個時候婦女倡導的對像是民國政府,還有當時的地方政權。 辛亥革命,在武昌打響了之後,清朝政府並沒有馬上被推翻,所以辛亥革命的革命者們紛紛隔省宣布獨立,宣布自治,用這樣的獨立和自治來逼清政府,以一種地方包圍中央的方式,來促進從帝制走向共和。在這個時候,婦女們就興起了這樣的一個參政權。 因為辛亥革命,婦女有非常積極的參與,不管是參與新中會、同盟會或者是籌錢、武裝鬥爭、武裝起義、後勤、衛生等,當時大家想像的就是一個民國。 但是辛亥革命發生之後會發現,不光清朝沒有馬上的宣布退位,王朝沒有宣布,革命黨內部也沒有馬上給婦女的權利。

1911-1912

當時還是有一些成果的,例如1912年在廣東省的臨時的《憲法》當中就規定了它的平等當中就包括了男女,所以婦女就獲得了參政權。 議會也給了10個左右的婦女名額,但是由於國民黨內部的這樣的分歧,包括袁世凱的獨裁,所以婦女的參政權其實還是沒有普遍的取得。

1920-1922

到了大概1920、1921前後,那時候又是聯省自治運動高漲的時候,包括廣東、湖南、江西、四川、山東。 這時候成立了很多婦女參政的組織,當時以湖南為代表還取得了比較長足的進步,湖南的省議會,還有縣議會都有婦女當選。這時候也成立了很多婦女參政的組織,當然當時以湖南為代表還取得了比較長足的進步,湖南的省議會,還有縣議會都有婦女當選。 從最初的差不多20餘年時間,中國婦女在參政上有了這麼多的爭取,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她們用了不同的方法,例如結社組織、成立社團和這些社團的聯盟和召開成立大會。 成立大會的時候還人多勢眾,而且活動不但有發表宣言還有一些遊藝活動,例如鋼琴合奏、女子武術、雙簧等。 其次也有通過決議案、通過宣言發布通電全國等,還有自辦報刊、遊行示威和通過國際上的一個聯合等的一些方式。 這樣的方式其實也一直持續到1940年代末。

1920-1949

從1920年代中期到1949年前後,這時有兩個比較成為氣候的民間婦女倡導,一個就是促進有婦女的國民會議。 婦女在每一界工人、農民、商業、學術都有,但其實每一個界都不會選婦女,所以最後還是沒有婦女。 這個時候全國形成了很多叫婦女國民會議促進會,這樣轟轟烈烈在全國很多地方來建立這樣的一些運動, 但實際上還是把婦女排斥了。一次比較成氣候的就是在抗日戰爭的危亡時期。 國民政府的郵政總局在1939年的時候只有在一等局才僱用女職員。 國民黨的福建省的省主席陳晨就自己又發表文章,主張婦女回家,又在福建禁用限用女職員,這個時候就引起了全國一場非常聲勢浩大的反對婦女回家,女職員要求平等的權利的這樣的運動。 連當時全國性的婦女團體,叫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那個新生活運動婦女指導委員會大概有100多個婦女組織在裏,經常參與她們的聯席會議的也有差不多40個。 那她們也在1939年的11月12日和12月9號兩次召開了婦女職業問題座談會,就三民主義的婦女職業政策,婦女職業問題的解決辦法等進行了深入的討論,呼籲各界要聯合起來,敦促政府當局撤銷對女職工的限制要求,希望職業婦女組織起來抵制無理的制裁行為。 那不同黨派的國民參政會當中也有10多個女參議員連續兩年都提出議案,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男女職業機會均等的要求就在1941年的11月得以通過。

1949–現在

1949年以後,差不多三四十年時間,基本上我們就是在共產黨一黨執政的這種情況下,基本上民間婦女都沒有倡導的空間。 中國大陸的婦女開始有了角色,開始有了這樣的一個以婦女的沙龍聯誼、研究會,這些形式出來的時候也開始有一些政策的倡導。 現在已經成為5個社會保險之一的生育保險,它的前身就是婦女的生育統籌。90年代中期開始籌備和迎接世界婦女大會在中國的召開的時候,就開始有了對反對家庭暴力在政策上立法上的倡導,對性騷擾要立法和處理的倡導。 1997年刑法修正的時候,冒出了一個嫖宿幼女罪。 2015年的刑法修正案至少在強制猥褻上面包括了男性。 這幾個家暴、性騷擾、嫖宿幼女罪和強制猥褻,這些是法律上面成功倡導。

從90年代後期有的倡導是扶貧,針對貧困家庭的這些政策,要看到家庭裏的不平等,還有就是性別審計。 現在國家建立了性別評估制度,基本上每個省都建立了性別評估制度,在一個政策出台前,實施過程中,還有實施的情況,都要做政策的評估。 還有《婚姻法司法解釋》第24條,它主要是夫妻共同債務的問題,在離婚之後變成了有些婦女被負債。 有些人惡意結婚、惡意離婚讓婦女惡意負債,也是在民間婦女的推動下,它在24條,包括成立了24條聯盟等。 我們現在不光是國家、法院在《婚姻法司法解釋》下,面對這一條有所改變,我們包括這次通過的《民法典》當中的有關條款,針對像共債共簽這些規定也都是有所成功。 還有一個就是廢除收容教育制度。

還需要繼續的去爭取的權利?

我們還沒能成功的倡導,還需要繼續的去爭取的權利就包括男女同齡退休、婦女參政的比例和配額制和戶口制度的改革和性別預算。 還有在性、婚姻和生育方面的平權等。

我們多了哪一些倡導手法?

100年前用的哪一些,例如通電全國、自辦報刊、遊行示威等,這些我們可能就沒有。 我們現在更多的是用研討、寫文章、寫報告、寫兩會的提案議案,為人大代表寫,還有媒體報導,知識生產,街頭行為藝術或者網上行為藝術,徒步,公益訴訟,線上和線下的連通,國際平台,包括聯合國,還包括自媒體。

成功推動的因素?

目前當代我們比較成功的倡導,我就以反家暴為例,它有一個背景就是世婦會和中國,這就是我剛剛提到的全球本地性。 行動者,雖然我們看到反家暴完全是婦女NGO在發起,當然也有體制內的婦女組織,還有體制內的官員來做的,我們的倡導策略有九大方面。 我們的行動者,包括民間的行動者,就是婦女NGO,其中的反家暴網路,還有其他的民間行動者。

九大倡導策略

經驗1: 構建從地方到中央的法律政策框架

首先是地方包圍中央,構建從地方到中央的政策法律框架。 一開始是以地方婦聯來推動,但是婦女的NGO也在裏起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全國的31個省市當中專門的政策當中都有婦女組織。 但是當時的一個策略除了地方包圍中央是個大策略以外,還有什麼策略? 就是以專家建議稿的名義就可以聽得進去,這樣促進了全國婦聯在6年之後也提出了他們的立法建議稿。

經驗2: 實驗多機構社會干預家庭暴力模式

第二是民間機構來率先開始一個多機構合作的,自下而上的試點。 反家暴網路就開始實施城鄉多機構合作的試點。 這個試點又推動當地政府參加全國的地方政府創新的評選,到2008年全國婦聯成功地倡導了七部委,通過了一個多機構的反家暴文件,確認了多機構合作的模式。

經驗3: 提供新型服務,引發公共投入

策略三是民間組織去發起一些新型的服務,來引發政府進行公共投入。 例如心理熱線、法律熱線、綜合性熱線再到為受暴者進行諮詢服務,甚至還有施暴者諮詢服務,還有進行醫療健康方面的試點。 大家知道常常有很多家暴的受害人,第一個去求助的是醫療求助,所以怎麼樣在醫療環節就能夠識別家庭暴力,然後給予有效的診療,甚至為接下來的求助鋪平道路? 還有開展庇護服務,還有法律方面的服務等。 這樣引發政府向法律援助等這樣的公共投入。

經驗4: 能力建設

第四策略是進行能力建設,培訓從服務提供者就包括諮詢師,再到公檢法律師法律工作者的培訓,他的一線工作人員和政策制定者,可能需要的對家暴的認識也是不同的,所以我們也分門別類的進行培訓。 我們北京衛平這些年來,我們也培訓了可能成千上萬的人,像這樣的能力建設也開發出來了很多培訓的手冊,這樣打下了這樣的一個基礎。

經驗5. 化全球為本地

第五個是化全球為本地,一個全球本地的時代,其實家庭暴力也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很多婦女是通過倡導本地,又通過在國際社會包括聯合國的平台上確立了國際共識,我們就把這個國際共識又帶回來,中國我們從2000年開始,每年紀念11月25號消除對婦女的暴力國際日開始,大家包括媒體形成了這樣的一個概念。 每個月的25號變成橙色日,這天大家可以戴橙色的圍巾,橙色的手套,背橙色的包包等橙色的首飾這樣來宣傳,消除性別暴力,還有《陰道獨白》2003年在上海開始首演。 消除對婦女的暴力宣言,就聯合國的宣言。

經驗6. 提升媒體意識,並通過媒體提升公眾意識

第六個是運用媒體,提升媒體的意識,並且通過媒體提升公眾意識,還有將反對一些家庭暴力納入議事日程,我們做了很多媒體培訓,討論和制定了媒體怎麼樣報導對婦女的家庭暴力,建立了記者網路、定期聚會來探討改善媒體報導。 另外和媒體同盟軍合作,例如說大概在2007年和網易女人合作,徵集百萬簽名提升的意識,同時也為反家暴籌得資金等,這就是通過媒體來進行這樣的一個倡導。

經驗7: 知識生產和工具開發

我們就是進行生產知識和工具開發,開發的書籍,開發了各行各業的培訓教材、資源手冊、自助手冊、APP和專著,這樣在知識生產當中,應用話語的建設建構和工具,分析工具、實用工具,這樣來實現一個倡導的效果。

經驗8: 創意表達 放大聲音

另外一個策略就是創意表達,放大聲音,下面的,尤其是以我們的青年女權行動派為特點,例如說除了我們前面講到的劇,到後面的很多劇也是一種創意表達。 例如《2012年的情人節》、《受傷的新娘》、《帶血的婚紗》,再到《父親節的行動》。 以及有一個受暴婦女叫李豔,她的家暴的死刑案,那我們倡導去重審這個案子,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多創意,讓我們民間的聲音非常好地得到了體現,在媒體上、在立法者,甚至在國際上都有了很好的體現。

經驗9: 自下而上階段廣泛動員,自下而上的呼聲讓通過稿好於草稿

第九個經驗就是自下而上的最後階段的廣泛動員,讓《反家暴法》最後通過的稿子好於之前的每一個徵求意見的草稿。 2014年和2015年的徵求意見過程當中,我們婦女組織去連接其他各界,社群共同提出意見,而且受暴婦女還發出聲音,像剛才提到的李豔,在監獄裏也寫了給國務院法制辦的信,以他自己的切身經歷提出來反家暴法的建議,讓婦女的體驗能夠成為我們立法的資源。

所以,最後的通過稿當中哪些稿比草稿好? 首先,在家庭暴力的界定上,形式上包括了精神暴力,範圍上覆蓋了共同生活的人,在保護令上增加了公安機關參與實施保護令等。還有,想辦法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分析他們不同的人可能的立場,有針對性的來去擴大支持的聲音。

總結

我們反思這個過程,可以有一些什麼樣的啟示,我們要有信心,雖然有的時候倡導,現在都還沒有實現,但從歷史來看,我們這些年獲得加速度,我就以剛才的反家暴為例,千百年來的這個歷史,我20000年前後開始倡導, 經過15年,我們立法了,而且其實在那前後我們經過一兩年的倡導,它已經就在2001年寫入《婚姻法》了,這個過程已經變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過程,現在又納入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等,我們覺得還是會給人信心。 我們已經成功的改變了很多的思路,例如說婦女和國家的關係,從拾遺補缺到我們是自主到我們是黨和政府合作夥伴關係。 從性別平等婦女權利的爭取是婦女自己的事情,變成是國家也有責任。 我們現在的思想資源有很多,既有馬克思主義的婦女解放觀念,也有當代女權運動的理念和實踐,還有跨國女權主義合作夥伴等,不同的這樣一些思想資源。 從權利類型,傳統上只有自上而下凌駕的權利觀念。

總而言之,經過100多年的倡導,我們覺得有哪些成就?


實際上每一個機遇就像硬幣的一面一樣的,還有硬幣的另外一方面。 機遇的同時就是挑戰,因為倡導你就必須要和體制打交道,另外一點就是從婦女權益倡導的內部已經有生態多樣性,包括性、生育、婚姻的倡導。 另外一方面,社會的認知度和接受度,對於女權主義、對於性少數的汙名化和敏感化,以及倡導者內部,我們的理念,我們的手法,提議可能也會讓我們的推進會讓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還有國際倡導,現在越來越是全球本地性的情況之下,一方面我們的國際倡導它可以來讓國際承諾來變成現實,而且增加我們倡導的效應。 但另外一方面國際倡導它也有很多局限,因為政府可以把他的國際承諾和國內的政策它分成兩張皮,另外門檻很高,首先還要有外語,還要有錢飛來飛去,還不說別的。 而倡導性別平等的人更多的又在所謂的女權圈來,所以這些也都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挑戰。


~ 問答環節 Q&A (問題來自直播觀眾) ~


提問 1因為今天是《民法典(草案)》通過,想問一下在《民法典》裏增加的30天的離婚的冷靜期的問題,你怎麼看? 雖然網上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但還是把它放在裏了。

馮媛: 有時候我們不必為一時的具體條文的挫敗而太沮喪。 你仔細想想看,其實中國現在要實現離婚自由,最大的障礙還不是30天的離婚冷靜期,而是很多時候法官根本不判離婚。 讓你等的時間比30天更長。 所以我覺得大家也不要為一時的挫敗而感覺到非常沮喪,要學會不氣餒,不斷地去爭取。

提問 2在年齡上來講,更年輕的這樣的一輩和經歷過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他們那一輩的行動者來說,兩者之間是不是存在某一種代際差異? 怎麼樣才能更好地去實現這種代際之間的傳承,而不是造成這兩者之間的隔膜?

馮媛: 我覺得更多的時候的差異,可能不完全是代際,代際年齡是一個方面,但另外一方面可能還跟我們的社會處境,例如說你作為一個性和性別少數,和一個在異性戀的狀況下的有夫有子的女性,可能年齡上都差不多,但你們之間可能也有很多的隔膜。 我覺得就是大家平時要盡量地走出舒適圈,走出同門城,可以加強溝通。

提問 3中國的婦女組織和女權運動在中國同性婚姻,以及LGBTQ權益推動當中,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馮媛: 我覺得我一個人可能很難對我們運動說應該如何如何,但是我從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我所在的位置,在今年的大年初一正好是武漢封城,我們參與《民法典》的制定,我們在提議原來用的都是男女、夫妻,我們把這個詞全部都改成什麼? 配偶、一方、另一方等。 雖然通篇沒有用同性婚姻、同性戀,但我們通篇就說配偶是比夫妻更符合法律的方式的表述,我們用這樣一種看似很主流的語言,沒有強調LGBT,照顧了所謂的保守和公序良俗的方法,我想我就只能從這一點舉例,我覺得我們可以做的其實很多。

提問 4目前我國的婦女運動在政策倡導的層面有沒有一些突破性的話題? 政策制定者對於政策倡導的考慮著重在什麼方面?

馮媛: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正確理解了我們提問的朋友的意思,但是我想其實我覺得現在關鍵的政策制定者對於倡導者最大的顧慮是什麼? 怕你是境外勢力的代言人,怕你是對於不利於我們維穩的聲音,其實我們作為倡導者來說,我是覺得我們不彼此設限。 第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這也是我們公民責任的一部分。 第二,其實現我們中國可以對別的國家的法律我們也可以去建議,中國的法律可能外國人也可以來倡意,所以我覺得對於倡導者來說,我覺得我們都可以去倡導。至於有哪些倡導點,同樣我是覺得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優先,例如倡導單身女性的生育權因為因為現在他考慮到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下降到更替水準之下,意思就是說已經下降到人類正常的人類社會延續的水準,生育問題是一個他關心的問題,例如說我曾經在一次是有政府官員在會上講,要讓那些想生的人、敢生的人生,讓那些不想生的人不生, 其實他們還是很關心這個問題的,很願意了解這塊問題的。

提問 5對於中國目前的這個女權的一體處境來說,你覺得是應該集中力量去主攻幾個議題,還是說參與一個更容易引發討論或者是爭議的主題?

馮媛: 倡導成功不等於別的話題可以去複製,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倡導什麼話題,要看我們要對議題,對現狀有非常好的分析,然後根據變化中的情況,另外也要看有什麼契機,這樣來進行倡導。 這些東西真的要建立在充分的研究的基礎上,有一套方法來進行倡導之前的一些問題識別、問題評估、利益相關者分析,優劣勢分析等。 要做非常充分的評估。 倡導必須經過的一環,就是你要識別阻礙,識別阻力,識別風險。 要有風險評估和風險管理的機制。

提問 6 想問你是不是覺得就是80、90年代之後的中國的婦女運動,對設定和改變國家與社會、國家與社團之間的關係,具有並展現了一定的力量、權力power?

馮媛: 其實我覺得在任何階段都是有力量的,只是有時候的力量被看見了,有的時候的力量了還沒有能夠被看見或者尚未被看見。 我們也有一位朋友說自己現在是高校老師,因為現在高校裏確實對於性別的話題也是變得諱莫如深,想看我們現在應該怎麼樣突破。 有時候單獨的性別議題其實反而不利於它去做倡導。 不說中國,因為我們知道在任何一個國家,你單獨要倡導一個性別議題,可能常常認為不是大家的問題或者是少數人的問題。 我就舉例,如果您是研究醫療衛生的,其實這裏都是有很多性別問題,例如說醫療的佈局,例如說醫療裏的資源分配,其實這裏都有很多性別的議題。 我覺得只有把性別的議題納入到主流,就所謂的在主流的話題裏,你去把性別的點找出來,我覺得其實反而更有效。

提問 7你怎麼看待社交媒體上從女權主義的角度,去解讀一般的新聞? 例如說在醫護人員援助武漢的時候,解讀出女性醫護人員的需求和貢獻被忽視。 想問一下,你覺得這樣的一個解讀是必要的嗎? 對於推動平權是有實際的作用的嗎?

馮媛: 我覺得非常有必要,例如說我們過去在天災人禍面前,基本上男性被認為是所謂的抗災、減災、救援當中的主力。 像武漢封城之後,城市陷於癱瘓,女性在發起志願活動,女性在引領志願活動,讓城市重新在癱瘓當中有活力,讓那些不能上班的人能上班。 我覺得這些東西非常有用,這些東西的一個用處就是看見女性的貢獻、看見女性的作用,實際上在這個裡頭,國家從自己的責任當中可以喘息出來,去應付更危機的事件。 另外同時可以把很多國家要做的事情,分解到女性作為照顧者的的身上。 作用之一,就在於決策當中要納入性別的考慮,同時要看到女性的貢獻和女性負擔的不成比例的這種犧牲等,我覺得都是非常有必要。

提問 8 請說女權想要的最終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業?

馮媛: 一個平等的世界,機會的平等、資源分配的平等和結果的平等。 所謂結果的平等,不是說一下就達到了所有的人的平均,而是我們要消除分配和再分配過程當中的不均。

提問 9 想了解女權,是不是需要學習哲學?

馮媛: 不用專門學習哲學,只要我們去保持思考,保持用好奇的眼睛、用質疑的一種思維去看,質疑一切既定的東西,質疑一切成規定行,我覺得又以一個平等和公正的原則,這樣你不去學哲學,也可以慢慢地鍛煉出一些基本的哲學思維。

提問 10關於冠姓權在女權運動當中是不是有影響力的一個話題? 或者是不是一個有很大的價值或者是意義的一個話題?

馮媛: 我覺得看我們怎麼賦予它意義和價值,但是我覺得實際上它其實是講的一個現實。 從法律本身來說,冠姓權是不存在問題的,因為中國的法律早就規定了,孩子隨父姓、隨母姓都可以。 2001年前後,從法律規定上來說不存在冠姓權的問題,它是確認的,但從實踐當中確實它是存在的一個問題。 我經常會做的一個活動就是跟爸爸姓的、跟媽媽姓的站哪邊,結果會發現基本上全場的人都是跟爸爸姓的。 所以我們就看見它更多的是一個現實的問題,但從另外一方面,其實我覺得這個冠姓權更多的它是有象徵意義,當然象徵意義也是有意義的。 但從實際來看,看我們看中什麼樣的權利,你是看重象徵的意義,你就去爭那個實際當中的冠姓權,你要看重的是更多其他方面的意義,你可能就去爭取其他的權。

提問 11剛才有提到就是這個戶口制度對女性的壓迫,能不能請你稍微展開講?

馮媛: 這個話題就挺複雜的,我先簡單的說一下,大家知道不知道,在我們中國,很多事情是誰負,例如說重複居,包括剛才說的冠姓權。 但是在中國有一個事情上,傳統是叫戶口是隨母親的。原因是其實早期的時候,城市居民有很多特權,有關那政府要限制城市居民,很多時候都是半邊戶,所謂半邊戶就是說農村戶口的女性和城市戶口的男性結婚,因為那個時候,所謂的城市人口都是吃皇糧的,是男性居多,所以我就舉這一個例子,說明其實戶口這個制度,它和性別有關,因為中國的戶口是和很多福利掛在一起。我剛才說到的,這裏頭其實有很多性別不平等, 但是我們傳統的婚姻家庭又是以女性作為照顧者來承擔,那當我們把這兩個,一個是農村戶口和非農戶口,在過去的那個優越性,當然這也是歷史遺留的,現在可能跟個別人反而看中非農戶口了,因為他有土地,但是先不管吧,就是說從歷史遺留下來的戶口的優越性和性別分工下面,女性更多的是承擔那個付出的多,它是這兩個結合在一起的。

提問 12之前聽是說有政協委員提出,建議幼兒園、小學增加男老師解決小男孩女性化的問題,想問一下你對這個建議和想法?

馮媛: 我冒出來的第一反應是如果要解決所謂的男孩女性化的問題,我們最好的辦法是讓家裏,讓爸爸多承擔家務,多照顧孩子。 因為在家裏對孩子的影響畢竟是最直接和最早的,還有不光是幼稚園,很多行業裏,我們看到男女都可以做的,但是為什麼我們在某些所謂的女性化的行業是女性為主,男性化的行業是男性為主。 我覺得更多的其實是要打破我們這個社會人為的畫出來的某一些男性氣質、女性氣質和社會分工。

提問 13今年是中國簽署《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40年,想問一下你對於中國的女權進步和國際公約,國際標準的關係?

馮媛: 今年是《消歧公約》提交簽署生效40周年,當場就有幾十個國家簽署,中國是其中一個國家。 所以《消歧公約》應該說在全國促進性別平等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我們的政府曾經在《消歧公約》會審議中國的履約報告中說,我們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是中國為了履行我們對公約的承諾,是為了我們履行實現我們的國際義務而制定的。 《婦女權益保障法》是《消歧公約》的一個結果,所以我堅信中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是《消歧公約》的一個推動。 當然也有人說《中國婦女法》又不可訴,你去訴訟的時候又沒法去運用它,它的很多條文是宣誓性的,就等於說應該如何也沒有具體的法則,沒有具體的責任,或有時候規定的法則非常輕,違法層本非常低,這些都是我們要推動。 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消歧公約》又是我們可以用的一個倡導工具。 國際公約基本上在一些權利意義上,還是提供了一個這種國際的標準,首先他給我們提供一種理念的資源,一種道義的資源,一種政治的資源,一種法律的資源,一種工具的資源。

提問 14之前在這種(例如八九十年代的時候)體制內的一些資源,現在就會變得非常少,以及跟婦聯的合作,這樣也會變得更少。 所以他也是想問,有什麼樣的有效的方法進行一次的暢通?

馮媛: 他就說好像現在除了這個自媒體的發生,沒有太多其他的辦法了,但是這邊比較發生的很多時候也不一定是特別進步的。 我覺得有的時候資源多和少,可能也不一定是一個絕對的問題,所以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況,不同的話題,不同的位置,我們都可以找到我們倡導的這樣的空間,自媒體也可以把它有一些重要的話題,也是先通過名不見經傳的自媒體出來,然後再變成一個大家相互的去重視的,去傳的一個話題,所以重要的,有的時候還是要說要看天時地利人和,有一些東西是不能計劃的。 因為它發生了得抓住機會,但是機遇偏愛有準備的大腦,所以我覺得凡是想倡導的人就得磨練自己的倡導的敏感,抓住時機的敏感,有些東西機不可失。 但是有的時候也需要創造機會去進行倡導。

提問 15怎樣去影響一些基層的工作者,在倡導的過程當中,基層的工作者能夠怎麼樣可以再往上去影響?

馮媛: 因為基層第一線就是在接觸最活生生的真實去發現問題,實際上我覺得基層的工作者是非常有倡導的潛力的。 基層的人他可能有時候他發現問題,但是需要我們的研究者,需要我們的倡導者去把這個問題轉述出來,揭示出來,然後動員力量。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的研究者,我們的倡導者要,不一定是影響基層的人,而說我們要和基層要接地氣,要和一線保持密切的接觸。 例如說我們這個婦女支持熱線,15117905157,這個熱線,一方面我們需要服務,中國的服務很不夠,有時候就是說我們在服務當中發現問題,發現它存在的問題之後進行倡導,我們衛平婦女權益機構,從反家暴法實施以來,我們就不斷的發反家暴法實施監測報告,它也能起到一定的監測,就是倡導作用。 就是我們可以在不同的會上去發言,我們還有把他的有些報告,有些發現,有些建議拆解給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包括今年的兩會上,我們也有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拿我們提供的素材來去接受媒體採訪,提意見和建議等,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就是來做的,所以我回過頭來就是說,不一定是要把倡導的這個使命強加給基層的人,但是我們自己倡導者本身, 研究者本身我們要和基層保持密切的接觸。

提問 16有人問最近二胎三胎政策放開,就是男女比例失衡的問題,然後會影響到未來的女性平權運動嗎?

馮媛: 就是出生性別比失調這個問題,那其實它肯定首先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的現狀,就是男孩偏好,那就是覺得男孩更有價值,男孩更重要,或者更想要男孩,那其實他本身就是一個重男輕女的一個表現,他本身就是在現實當中婦女地位沒平等的一個表現,它不光是一個觀念問題,它反映了我們這個社會在資源分配,在待遇,包括在安全感上, 每天他不會為自己的安全做一些擔心,但是我們想想看一個女孩,基本上一個女性,任何年齡的女性,你都會考慮到自己的安全,那這些東西都表明這個社會是一個對女性沒那麼友善,沒那麼平等的社會。 它本身它就是一個現有的性別不平等的一個體現。 如果生一個男孩什麼好處都沒有,只是一個名氣的話,為什麼他還要這個名氣? 那就說明這名氣還是有它的一些。 所謂的心理基礎,所以仍然是有我們需要去質疑和去改善的地方。

提問 17你覺得最近生育政策的改變對出生性別比會有影響嗎?

馮媛: 從過去幾十年來看,中國的出生性別比的失調主要體現在一胎之後,第一胎的時候一般他還是聽天由命來選擇,等到出來的不是他想要的性別,所以他在第二胎的時候他就要去選,第二胎如果沒選成功的第三胎更要選。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可能又會加劇第二三胎的性別比的失調。 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蠻複雜的一個問題,但是我想出生性別比問題的解決一定不能僅僅看去打擊兩非,所謂的非法鑒定胎兒性別和非法流產,一定是在超越這個措施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它根源不在於這個兩非上。 男孩偏好優勢性別不平等的綜合體現。

提問 18現在很多商家媒體卻是消費女權的情況,這樣會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困難,怎麼樣去利用這個消費,我想說可能指的是對這個女權的運動或者說對於女權的倡導來說,你怎麼樣去面對這種?

馮媛: 如果當要消費女權主義的時候,可能說明是一個好處,女權主義成為一個可消費的東西了。 當然另外一點就是要防止在消費的時候就會把你變型,就會把你收編,就會把你取代,把你架空,都會出現。 所以這個就是必須對,這就是要靠我們的智慧勇氣策略,但是也包括要我們需要有整體的一些觀念,例如說像我覺得這一次新冠病毒的帶來的疫情,給中國和世界帶來的挑戰,也讓我們可以去思考現在的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世界發展的模式是應該可以有改變。 我最近在讀一本書的中文版,我在準備寫書評叫《反民主的全球化》,實際上他最後的倡議在資本主義在90年代全球的冷戰結束之後,資本主義取得了全球的勝利,但這種全球的勝利導致了過去民主和資本主義的相互依存,變成了現在資本主義衝出民主國家的外科到了全世界,而且轉向去依賴那個有效率的維權主義。 在這個時候,這個原來的相互依存,現在變成了一種依賴反轉,資本依賴維權,民主國家又依賴資本,還有經濟增長,這樣的都造成了很多災難,加重了不平等,其實他就倡導一種靜態的增長和這種平衡,其實這個和女權主義的主張是完全一致,其實我們更主要的就是要去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我們的這種大量的消費資源不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以及現在追求經濟增長, 追求越來越多的消耗物資和不可再生的能源等這樣的一些東西,去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的模式,真的是靜態增長是可行的,同時你追求財富的集聚到有一種叫生活的工資。

567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